公司是一家覆盖研发、生产和销售全产业链的国际化创新药企业,公司坚守“以患者为中心,创新解决方案,促进人类健康”的核心价值观,聚焦重大未被满足临床需求,深耕抗病毒领域新药研制。自主研发的国家1类新药艾可宁,为全球首个长效抗HIV融合抑制剂;在研产品有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抗HIV长效疗法等;公司还拥有多肽技术平台、透皮贴剂技术平台。
艾可宁,公司自主研发的国家1.1类新药,全球首个获批的长效HIV融合抑制剂,在全球主要市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2021年11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艾滋病学组发布的《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版)》,艾可宁在艾滋病治疗及预防的多个细致划分领域,被列为推荐用药。
广谱,艾可宁是长效融合抑制剂,作用于HIV病毒感染的第一环节,能有效阻断病毒进入人体免疫细胞。艾可宁与靶点HIV膜蛋白GP41结合,抑制病毒膜与人体CD4+T细胞膜融合,从而阻止HIV病毒进入细胞。GP41存在于所有HIV病毒,艾可宁对主要流行HIV病毒包括耐药病毒均有效。
长效且起效快,通过静脉注射方式,在患者体内起效迅速。艾可宁每周给药一次,在人体内具有11至12天的长半衰期,大幅长于一般多肽药物2-3小时的体内半衰期。
高安全性、强有效性,艾可宁为多肽类药物,在体内经水解变成氨基酸和水,不经过肝脏代谢,安全性高。
药物相互作用小,艾可宁通过蛋白水解酶代谢,代谢路径独特,没有可预测的与其他同时使用、治疗重症(细菌感染、真菌感染、肿瘤等)的各种药物的相互作用。艾可宁于2019年11月被收录于国际通用的《利物浦药物相互作用数据库》,表明药物相互作用小。
艾可宁作为长效注射药物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一定的无法替代性,为经治患者提供高效低毒的新型药物组合,是对现有传统口服药物的补充和提升。公司依照艾可宁的产品特点以及竞争优势,制定了差异化的商业化市场区域及目标推广人群。艾可宁在中国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目标推广患者及人数估算:
FB2001,公司正在开发的一款抗新冠病毒3CL蛋白酶抑制剂,企业具有FB2001在全世界内的临床开发、生产、制造及商业化权利。
蛋白酶抑制剂,靶向3CL蛋白酶。3CL蛋白酶(又称主蛋白酶Mpro)是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是在冠状病毒中发现的主要蛋白酶,参与病毒中pp1a和pp1ab蛋白切割,成为成熟的16种非结构蛋白,这些非结构蛋白参与亚基因组RNA的合成,在病毒生命周期中发挥及其重要的作用。3CL蛋白酶抑制剂通过与3CL蛋白酶结合,使其无法再正常结合底物,从而抑制病毒复制,3CL蛋白酶序列高度保守,其抑制剂在临床前研究中可展现出对包括奥密克戎在内的SARS-CoV-2主要变异毒株的抑制活性;同时,由于3CL蛋白酶没有人类同源物,安全性良好。
FB2001对新冠肺炎病毒3CL蛋白酶的抑制活性IC为0.053±0.005μM,上述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权威期刊《科学》(Science)并作为封面文章刊登。临床前研究显示,注射用FB2001可明显降低感染小鼠肺部和脑部的病毒载量和病毒滴度,脑部病毒载量和病毒滴度的降低对新冠肺炎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可能具有临床意义;体外试验显研究显示,FB2001对主要流行的SARS-CoV-2变异病毒株阿尔法、贝塔、德尔塔、奥密克戎均具有高效广谱抑制活性。
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注射用FB2001的Ⅰ期临床试验,在美国和中国开展,共有120名受试者接受了FB2001的静脉注射给药,单剂量为5mg-400mg/天,多剂量为30mg-400mg/天,连续给药5天。
注射用FB2001单药在人体的药物浓度已达到预测的有效剂量,无需联合药代动力学增强剂(如利托那韦),可降低因使用药代动力学增强剂出现的潜在药物相互作用风险。
注射用FB2001拥有非常良好的临床安全性和耐受性,无剂量限制性毒性(DLT),未见严重不良事件报告,血浆药物浓度和模拟的肺部药物浓度能达到治疗的有效药物浓度水平,药代动力学特征在美国和中国人群无人种差异。
FB2001静脉注射制剂,拟治疗全球新冠肺炎住院患者。截至目前,新冠病毒呈持续变异、演化态势。每轮变异毒株的流行,均带来短期内全球住院人数的攀升。数据表明,高龄、有基础疾病、未接种疫苗及免疫缺陷的人群,是感染新冠病毒后可能发展为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脆弱群体,或将长期面临较高的住院风险。
全球范围内,脆弱群体基数庞大。疫情演变下,这类脆弱群体对高效、广谱、安全性好的抗新冠病毒药物有持续性、刚性的临床需求。截至报告期末,抗新冠病毒小分子治疗药物仅有注射用瑞德西韦(Remdesivir)在部分国家获批用来医治新冠肺炎住院患者,2021年瑞德西韦出售的收益55.65亿美元,2022年上半年出售的收益19.80亿美元,在美国有超过50%的住院患者使用。瑞德西韦的收入规模表明新冠肺炎住院患者对抗新冠病毒药物有持续的刚性需求。
FB1002,由艾可宁联合3BNC117抗体组成的两药组合,为长效、注射、双靶点融合抑制剂,拟每2周-4周给药一次,是一款聚焦全球市场的抗HIV在研新药,旨在替代现有口服疗法,拟探索“多重耐药、维持疗法、免疫治疗和预防”多种适应症。
维持治疗适应症,针对HIV病毒得到一定效果控制的HIV感染者的维持治疗,拟每2周-4周用药一次,替代需每日服用的口服药。艾可宁和3BNC117都具有较长的体内半衰期,其作用靶点分别为HIV膜蛋白GP41和GP120,通过静脉注射方式给药。
多重耐药适应症,针对为出现多重耐药性、缺乏活性药物选择的艾滋病患者提供有效的抢救性新药。FB1002抗HIV作用机制与目前治疗艾滋病主要药物的机制都不同,实验室检测FB1002对多种耐药病毒有效。
免疫疗法适应症,通过激活免疫系统清除被HIV病毒感染的细胞(即病毒库),提高针对HIV病毒的自身免疫反应,使患者在一定期间内不用任何药物而病毒复制得到一定效果控制,探索功能性治愈。3BNC117可以介导针对HIV病毒和被感染细胞的免疫应答,艾可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患者获得稳定的病毒学抑制并有助于免疫功能重建。
FB3001,新型透皮镇痛贴片在研产品,是采用新型专利制剂而研制的外用消炎镇痛透皮贴片,拟用来医治肌肉、骨骼及关节疼痛。国内市场的外用镇痛贴膏、贴剂大多缺乏临床试验数据证实其安全性和有效性,FB3001在美国II期临床试验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能够有效地缓解腰背痛患者的疼痛,达到有统计意义的治疗终点指标,其疗效、安全性得到了一定的验证。
FB6001,为治疗性长效降血脂多肽疫苗,是全球首个针对PCSK9靶点的多肽免疫疗法,PCSK9靶点是继他汀类药物之后业内公认的新的有效降血脂靶点,如果开发成功可以为高胆固醇血症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用药选择。多肽免疫疗法有望实现3-6月给药一次且成本较低,与现有的抗体疗法(每2周注射一次)相比具有相当优势,满足患者长效降血脂的用药需求。
Affiris公司在欧洲已完成了FB6001的一期临床试验,多个方面数据显示FB6001安全性良好,且能够显著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C)。
FB6001拟用于原发性高脂血症,包括杂合子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HeFH和HoFH)患者;混合性血脂异常;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预防。
FB4001为特立帕肽注射液仿制药,特立帕肽是人内源性甲状旁腺激素的活性片段(1-34),生理学作用包括直接作用于成骨细胞刺激骨骼形成、改善骨密度与质量,间接增加肠道钙的吸收,增加肾小管钙的重吸收和增强磷酸盐在肾脏的排泄。特立帕肽注射液产品灌装在卡式瓶中,包装在固定多剂量注射笔中,通过注射笔能轻松实现固定剂量的多次使用。
特立帕肽注射液适用于治疗骨折高风险的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或其他可用的骨质疏松症治疗失败或不耐受的患者、骨折高风险原发性或性腺功能减退性骨质疏松症男性或其他可用骨质疏松症治疗失败或不耐受的患者的骨量增加、治疗与持续全身性糖皮质激素治疗相关的具有骨折高风险的骨质疏松症的男性和女性,或对其他可用的骨质疏松症治疗失败或不耐受的患者。
目前,全球约有超2亿骨质疏松症患者。根据国际骨质疏松症基金会最近的统计,在全世界内,50岁以上人口有三分之一的女性和五分之一的男性会在其一生中经历骨质疏松性骨折。2018年,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开展了首次中国居民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的最终结果显示:50岁以上人群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19.2%,其中男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为6.0%,女性患病率则达到32.1%;65岁以上女性的骨质疏松症患病率更是高达51.6%。
艾滋病是世界性流行病,又名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恶性传染病。艾滋病已成为一种药物可控的慢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大多采用三种或三种以上具有不同的作用机理或针对HIV病毒复制周期中的不同环节的药物联合使用,从而避免单一用药产生的耐药性,即为鸡尾酒疗法,亦被称为“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ighly Active Antiretroviral Therapy,HAART)。
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发布的《2021全球艾滋病防治进展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全球HIV感染者约3770万人。2022年7月27日,UNAIDS发布《2022全球艾滋病防治进展报告》,2021年全球HIV新发感染150万,并有65万人死于艾滋病相关疾病,艾滋病大流行导致平均每分钟1人死亡,报告表明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提供拯救生命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也举步维艰,在2021年,接受治疗的人数增幅为10年最低。尽管3/4的感染者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仍有约1000万人无法获得治疗。全新数据还表明,在新冠疫情和其他全球危机的共同影响下,艾滋病大流行的应对进展在过去两年停滞不前,资源不断减少,导致数百万人的生命面临威胁。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0月底,全国报告现存艾滋病感染者114万例,上年同期为104.5万例。中国疾控中心报告,2021年1-10月新增艾滋病感染者为11.1万,性传播占报告病例的97%,其中异性传播占到了71%,同性性传播占到了26%,性传播是我国目前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全球HIV药物市场由2017年的325亿美元增长至2021年的38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4.0%。预计2025年将达到479亿美元,2030年将达到575亿美元,2021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6.0%,而2025年至2030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3.7%。创新疗法将持续推动发达及新兴市场的增长。根据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全球抗HIV排名前五大药物必妥维、捷扶康、绥美凯、达可辉、特威凯2021年度单药销售金额分别为86.24亿美元、28.79亿美元、18.82亿美元、17亿美元、13.81亿美元,合计销售金额达164.66亿美元,占全球HIV药物市场份额约43.33%。
根据IMS Health&Quintiles报告,预计至2027年,中国抗HIV病毒药物市场规模将可能超过100亿元。近年来,我国医药研发企业投入大量资源用于新型抗HIV病毒药物的研发及商业化,包括艾可宁在内的新型抗HIV药物陆续在国内上市;跨国药企也加速布局中国艾滋病市场,多款复合口服药在国内获准上市。新型药物在疗效、安全性、给药方式、用药便利性、用药依从性等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新型药物的成功研发及上市,推动了我国抗HIV治疗方案整体水平的提升,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用药选择。同时,随着我国艾滋病患者结构的改变,患者对药物有效性、安全性诉求愈发强烈,自费购买创新药的意愿和能力均有提升;另一方面,国家医保目录动态调整,纳入更多抗HIV病毒新药,HIV患者可以通过医保报销大部分用药费用,减轻经济负担,大幅提升患者对药品的可负担性及可及性,从支付端促进国内抗HIV药物市场发展。
根据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全球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总数超过5.46亿例,全球累计死亡病例超过633万例。
根据Nextstrain统计数据,2022年开始,奥密克戎及其变异毒株成为新冠肺炎患者中的主流变异株。奥密克戎及其变种具有高传染性,所带来的患者数量的增加给全球卫生体系造成了巨大压力。根据美国CDC数据,即使奥密克戎导致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德尔塔,仍在短期内带来了住院及死亡人数的上升,奥密克戎流行期间与德尔塔流行期间的住院人数及死亡人数,没有显著差异。
目前,奥密克戎已经历经数次变异,截至2022年7月9日,美国患者中感染奥密克戎BA.4、BA.5的合并占比超过80%。和此前的奥密克戎变异株相比,BA.4、BA.5变异株的传染速度更快,已在海外引起新一轮感染和住院人数的攀升,截至7月11日,美国的当周新增入院数超过4.16万人,两个月半前,4月23日当周新增入院数仅为1.2万人。
新冠肺炎爆发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通过新冠疫苗、小分子药物和抗体药物等抗疫手段形成多层次新冠防治体系,通过预防与治疗两端的有力抓手,控制新冠肺炎散点式爆发带来的风险。
由于免疫力下降、基础疾病因素等原因,高龄人口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的重症及死亡率远超其他年龄段人口。根据美国CDC数据,在美国接近100万的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中,65岁以上老人占到近68万例,以18-29岁人群感染新冠病毒后的住院和死亡风险为基线岁人群的住院风险提高了4倍、死亡风险提高了30倍;65-74岁人群的住院风险提高了5倍、死亡风险提高了90倍;75-84岁人群的住院风险提高了9倍、死亡风险提高了220倍;85岁以上人群的住院风险提高了15倍、死亡风险提高了570倍。
同时,基于美国CDC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统计数据,美国新冠住院患者中(按美国新冠治疗方案,住院治疗患者主要为中重度症状患者),多数患者患有高血压(56%)、代谢疾病(41%)及心血管疾病(37%)等基础性疾病,表明患有基础疾病的人群面临较高的风险。
数据表明,全球及我国不断增加的高龄人口、庞大的基础疾病、低免疫力及未接种疫苗人群,或将长期面临较高风险,对全球新冠住院患者的药品仍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
目前已,全球新冠住院患者的药品需求尚未被满足,针对住院患者的抗病毒药物不仅具有短期防疫价值,也是中长期抗击疫情的必备武器,具有长期战略价值。
公司拥有的核心技术源于自主创新,多项核心技术处于国际或国内先进水平,并已全面应用在各主要产品的研发设计当中,实现了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截至本报告期末,公司掌握的主要核心技术如下:
作为研发创新驱动型公司,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保持高比例研发投入,确保公司核心竞争力持续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支出8,106.14万元,同比增加44.68%,本报告期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309.80%。主要在研项目按计划推进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本报告期,完成6件发明专利申请,包括4件国内专利申请和2件PCT专利申请,进一步完善专利布局。
注:上述表格中,“申请数”表示目前处于申请中,尚未获得专利权的专利个数;“获得数”表示已经通过申请,获得专利权的专利个数。
研发投入总额较上期增加44.68%,主要系本报告期加大对FB2001-抗新冠病毒药物及FB6001-治疗高血脂症患者药物的研发投入。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616.61万元,同比增长14.71%,主要为艾可宁的销售收入;2022年第二季度,艾可宁实现销售收入2,049.58万元,同比增长20.24%,环比增长261.46%。报告期内,公司研发投入8,106.14万元,同比增加44.68%,研发投入总额占营业收入比例为309.80%,重点在研产品抗新冠小分子药物FB2001,获批开展国际多中心II/III期临床试验。
公司核心产品艾可宁的商业化区域主要聚焦国内市场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市场;多款在研新药产品在中国及海外国家开展临床试验。2022年上半年,全球经济复苏受到疫情反复、地缘政治危机等负面因素影响,通胀高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受阻;国内受超预期的疫情冲击影响,市场推广、物流运输及药品生产均受到一定阻碍和制约。报告期内,面对严峻的外部环境,公司积极应对挑战,紧密围绕年度经营目标,落实各项工作计划,商业化方面,加大新渠道开拓力度,提升客户黏性,坚持探索多元化的商业推广模式;研发方面,持续产品创新,集中优势资源加速重要在研产品的临床推进;产能建设,提高现有生产效能,落实在建生产基地质量控制;公司运营,加强精细化管理,优化人员结构,降本增效。
艾可宁在抗HIV病毒治疗简化方案、合并丙肝治疗、合并结核治疗、治疗失败、艾滋病相关肿瘤及暴露后预防领域,被《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版》列入推荐用药方案。
报告期内,围绕指南与专家共识的推荐方案,公司持续深耕住院及重症患者市场,针对医务人员及目标患者群体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推广活动,将艾可宁打造成为住院与重症艾滋病期、HIV感染围手术期患者的首选用药品牌,保持了艾可宁在国内艾滋病住院及重症患者市场中的先发优势;同时,基于艾可宁已在住院及重症艾滋病患者群体中建立良好的用药口碑,以及在真实世界应用中具有给药频次低、起效快、耐药屏障高、药物相互作用小等产品优势,部分住院患者出院后继续使用,用药周期延长,已逐步形成住院患者出院后向门诊回流的趋势,多家医院实现门诊患者收入逐步增长。
报告期内,尽管在疫情影响下,全国有数个省、市地区的传染病专科定点医院及公共卫生中心出现停诊或封院的情况,人员通行、物流运输亦受到阻碍,对艾可宁在部分疫情地区的产品销售产生了负面影响,公司仍然持续坚持通过新渠道的开拓及患者粘性的提升促进产品的销售增长,2022年第二季度,艾可宁实现销售收入2,049.58万元,同比增长20.24%,环比增长261.46%。
报告期内,公司重视具备医保“双通道”资质DTP药房的开发,通过“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零售药店”两个渠道结合的方式实现产品的销售;同时,优化商业渠道和物流配送,提升患者的用药便利性,进一步满足HIV感染长期续贯治疗的需求。本报告期,艾可宁在西南、华东等省份的多个城市实现产品销售收入的持续增长。
随着《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的推进,截至报告期末,艾可宁已在24个省份被纳入医保“双通道”及单独支付药品名录。公司将继续积极开拓具有资质的DPT药房,以进一步实现目标患者从住院向门诊续贯治疗方案的延续。
报告期内,利用“国谈药品”的相关政策优势,加快定点传染病医院及医保药房的渠道准入。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已覆盖全国28个省的250余家HIV定点治疗医院及130余家DTP药房;国内排名前35的HIV定点治疗医院已全部覆盖并实现产品进院。
报告期内,公司就艾可宁的商业化推广积极与全国大型及区域型经销商进行接洽,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公司与上药集团旗下医药分销企业科园贸易就艾可宁的商业化推广达成合作,依托其在国内“全区域+全渠道”的专业市场推广优势,科园贸易将在公司尚未实现覆盖的部分省、市传染病定点专科医院独家推广艾可宁,重点区域包括东北地区、西北地区及部分西南地区,与公司已搭建的传染病专科产品营销网络形成合力,完善艾可宁在国内抗HIV治疗领的商业化版图,促进产品销售收入的增长,并降低公司在相关地区市场推广的综合投入。
报告期内,公司已成功开展十余场“抗艾新征程,我们在行动”线上学术巡讲交流会,并受邀参与了“中国艾滋病诊疗指南(2021年版)”系列全国巡讲,携手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开展“HIV面面观在线查房”系列学术直播,得到了全国临床专家与医护人员的一致认可。
报告期内,持续开展“艾滋病医疗骨干巡讲和患者教育”的推广项目,开展了100余场患者教育,通过“安全+高效”的防治方案宣讲分享,促使患者掌握正确的艾滋病防治知识。
2022年6月10日,国际权威医学杂志JournalOfInfection(ISSN:0163-4453,eISSN:1532-2742)在线发表了关于公司抗HIV长效融合抑制剂艾可宁(通用名:艾博韦泰)的三期临床TALENT研究的48周最终结果。研究结果为,以艾博韦泰(ABT)为核心取代两个NRTIs的两药方案治疗初治失败的HIV-1感染者,患者可以获得快速持久的病毒抑制,治疗48周不劣于标准二线月,《中国艾滋病性病》杂志刊登《艾博韦泰联合多替拉韦治疗多种抗病毒药物不耐受的艾滋病患者1例》。案例中患者既往使用多种抗病毒方案均不耐受,导致依从性差、病毒反弹以及免疫力下降,在调整为艾可宁联合DTG方案治疗后的近2年时间里,患者耐受性与依从性良好,病毒得到有效抑制,血液中病毒载量持续维持在检测线)艾可宁增加静脉推注给药方式获得受理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了艾可宁静脉推注给药方式的临床试验和临床数据的分析整理,并向国家药监局提交了药品补充申请,截至本报告披露日,该项药品补充申请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通知书。
报告期内,艾可宁在阿塞拜疆获批上市,正在12个发展中国家开展艾可宁的药品注册相关工作,其中已在7个国家提交药品注册申请。
报告期内,公司与俄罗斯大型医药公司R-Pharm在巴库联合开展主题为“CurrentstrategicdirectionsinHIVtreatment”的学术讨论会议,来自巴库抗艾滋病中心和阿塞拜疆全区各中心城市的临床专家进行了深入的医学交流,开展艾可宁在海外市场的学术推广,并推进跨国间艾滋病诊治水平的提升。
公司积极接洽新的海外经销商,报告期内,与AvacareHealth集团达成合作,在东非和西非部分国家就艾可宁的注册和商业化开展相关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继续加强研发投入,重点推进FB2001项目,稳步推进其他在研管线临床进度,并持续产品创新。本报告期,研发投入8,106.14万元,同比增加44.68%。
报告期内,FB2001静脉注射制剂的中国I期临床试验完成,并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同意开展国际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III期临床研究,旨在新冠肺炎住院患者中评价FB2001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截至本报告披露日,美国I期临床试验完成全部受试者的用药及随访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开发FB2001雾化吸入给药的非临床研究。临床前研究显示,FB2001经雾化吸入给药在大鼠和犬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在大鼠和犬的上呼吸道和肺部有很高的药物浓度。据对感染Omicron株的小鼠进行FB2001雾化吸入给药和滴鼻给药的体内药效研究显示,FB2001经雾化吸入和滴鼻给药均显示了极强的抗病毒作用,可以显著降低小鼠肺部的病毒载量,相对于对照组,经雾化吸入FB2001可以降低肺部病毒载量4.6log10copies/ml,相当于99.998%的病毒被抑制,经鼻腔滴入FB2001可以降低肺部病毒载量3.6log10copies/ml,相当于99.97%的病毒被抑制。
2022年8月,公司抗新冠药物FB2001美国、中国Ⅰ期临床数据亮相新发传染病国际会议(ICEID)。美国、中国Ⅰ期临床试验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注射用FB2001单药在人体的药物浓度已达到预测的有效剂量;无需联合药代动力学增强剂(如利托那韦),可降低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注射用FB2001安全性、耐受性好,且在美国和中国受试者中不存在明显的人种差异。
截至报告期末,FB1002多重耐药适应症,已开展国际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已完成部分受试者入组;维持治疗适应症,在美国进入Ⅱ期临床试验的第2阶段,全部受试者入组并已全部完成24周的随访;免疫治疗适应症,在中国进入Ⅱ期临床试验阶段,已完成部分受试者入组。
报告期内,公司根据FB3001的特点和临床优势与临床专家、监管部门讨论,梳理和分析了FB3001的临床优势,修订了关键性临床试验方案,后续,将就该方案与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做沟通。
报告期内,公司就FB6001项目完成了技术转移,制定了临床开发计划和试验方案;正在开展药学研究包括质量研究以及生产工艺的重现和优化工作,为后续临床批样品的生产提供质量稳定性和安全性保障,推动该项目在中国的临床研究。
报告期内,公司FB4001项目完成了与原研品可比的制剂工艺及注册批制剂生产等工作。
报告期内,公司向美国FDA提出FB4001的CGT认定申请并获批,CGT是全新的、唯一针对仿制药开通的特殊通道,旨在鼓励竞争不充分的仿制药的申报,获得CGT认定可享有加速仿制药批准,180天的市场独占期等优惠政策,对推进仿制药上市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报告期内,公司位于南京乾德路的艾可宁生产基地通过了马来西亚药监局(以下简称“NPRA”)PIC/SGMP符合性检查,并取得NPRA颁发的GMP证书。PIC/S(PharmaceuticalInspectionCo-operationScheme)以统一标准对人用和兽用药品的良好生产规范(GMP)实施检查、认证,GMP符合性检查是药品注册上市的必要条件之一。PIC/S成员包括来自亚洲、非洲、美洲、欧洲及澳洲的54个国家及机构,GMP认证通过后,PIC/S成员国及参与机构之间执行GMP符合性检查互认。将有助于推进艾可宁在PIC/S成员国及地区的产品注册上市工作及公司国际化业务的开展。
同时,公司正在建设三个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产业化基地,包括南京制剂生产基地(至道路8号)、四川金堂原料药生产基地和山东齐河原料药生产基地。
报告期内,南京江宁(至道路)生产基地,冻干粉针生产线获得药品生产许可;四川金堂生产基地,原料药生产线获得药品生产许可。两个基地的生产线获得药品生产许可,标志着公司制剂、原料药生产能力的进一步提升,可为公司已上市产品的商业化、抗病毒及多肽类在研产品的关键性临床提供产能支持。
围绕实现多元化营收的经营目标,基于渠道优势,公司全面布局HIV病载检测、耐药检测、辅助治疗等业务,以扩大业务范围、提升综合销售收入;同时,进一步精准定位艾可宁的目标推广人群,促进艾可宁的商业化。
报告期内,公司成立全资子公司南京康得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展HIV检测服务业务(包括HIV耐药检测及病载检测);与国内领先的实验室开展检测项目推广,并与数家医院达成科研检测项目合作,初步具备在20余个城市提供HIV定量与HIV耐药检测服务的能力。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团队为东曜药业有限公司的醋酸甲地孕酮口服混悬液(商品名:美适亚)在指定区域提供推广服务,美适亚用于治疗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及癌症患者恶病质引起的体重明显减轻。
本报告期,为匹配研发、商业化、产业化进程,公司新引进员工109人,其中经理及以上级别人才15人;截至2022年6月30日,研发人员88人,硕、博学历45人,专业背景涉及医学、药学、化学、细胞生物学等。公司人才招聘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契合公司业务发展进程,通过有效的人才储备支持公司中长期战略发展。
2022年6月,公司“针对3CL蛋白酶靶点开发强效广谱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项目经地方推荐、专家评审等程序后被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列入关键核心技术(装备)攻关产业化清单并予以公示;2022年8月,公司于2022第六届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合作大会上获评“2022中国生物医药产业价值榜——最具成长性小分子创新药企业TOP10”奖项。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一)尚未盈利的风险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于已上市产品艾可宁在国内的销售收入,其余产品仍处于研发阶段,公司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2022年1月-6月,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616.61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325.87万元。
艾可宁依托其独特的临床价值以及国家医保谈判药品的优势,商业化进程持续推进。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已覆盖全国28个省的250余家HIV定点治疗医院及130余家DTP药房;在发展中国家的药品注册持续进行中,截至本公告披露日,艾可宁已在厄瓜多尔、柬埔寨、阿塞拜疆获得药品上市许可。公司将持续积极推进艾可宁在中国及海外市场的商业化进程。
公司作为研发驱动型生物医药公司,现阶段2个重点研发药物已经进入国际多中心的二期/三期临床阶段,临床试验在国内、国外的推进速度加快,此外公司为丰富在研管线,通过自主研发及授权引进等方式实现在研项目的储备,公司将继续投入大量的研发费用。
截至2022年6月30日募集资金余额为114,693.32万元(其中包括用于现金管理的暂时闲置募集资金在内),资金状况较为充裕。
未来公司的盈利状况,取决于已上市产品销售情况和在研产品的预期上市进度,持续的研发投入、商业化推广带来的销售推广费用及运营成本都将对公司的盈利状态带来影响,公司短期存在尚未盈利的风险。
公司在研产品处于不同的临床阶段,若在研发过程中发生无法招募足够的临床病人、临床疗效达不到预期等情况,可能导致研发进度或结果不及预期。此外创新药研发周期长且、技术要求高、开发难度大、成本高昂,研发过程中常伴随着较大失败风险。公司在研产品处于相对早期阶段,若公司在研产品或产品个别适应症未能研发成功,可能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和持续经营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报告期内,公司的收入来源于公司原创新药艾可宁的销售。截至本报告披露日,除艾可宁以外,其他产品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短期内艾可宁仍将是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的主要来源。如果艾滋病药物市场的行业环境发生重大变化、艾可宁销售不达预期,或公司在研药品的临床进展不及预期,都将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近年来,我们国家医药研发企业投入大量资源用于新型抗HIV病毒药物的研发及商业化,包括艾可宁在内的新型抗HIV药物陆续在国内上市,跨国药企也加速布局中国艾滋病市场,多款复合口服药在国内获准上市。新型药物在疗效、安全性、给药方式、用药便利性、用药依从性等方面均具有一定优势,新型药物的成功研发及上市推动了我国抗HIV治疗方案整体水平的提升,为患者提更多的用药选择。近两年我国药品审批持续关注艾滋病领域,多款国产及进口药物被纳入医保。国家医保持续对艾滋病药物持续扩容,大幅度的提高患者对产品的可负担性及可及性,惠及更多艾滋病患者。我国抗HIV病毒药物市场将迎来较快发展,国内HIV药物市场竞争格局随之加剧。
2016年全球艾滋病大会共识认为,长效注射将是抗HIV病毒药物的重点发展方向。截至目前包括吉利德、强生公司、葛兰素史克旗下的ViiV等企业均在加强长效注射新药的布局。未来,随着更多长效注射抗HIV新药在国内外的上市或进入关键性临床试验,长效注射抗HIV药物竞争环境将更趋复杂。
我国持续面对“境外输入”的风险,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出现局部爆发或散点频发的情况。自2020年12月公司产品艾可宁纳入医保,公司商业化进入重要阶段。在国内疫情爆发地区,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公司国内市场的商业化进程。公司根据疫情发展形势,进行人员部署、开展多种形式的学术推广活动,努力减少疫情带来的影响。
新冠疫情在全球的大流行对抗HIV药物的海外销售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根据UNAIDS发布《2022全球艾滋病防治进展报告》,在新冠疫情和其他全球危机的共同影响下,艾滋病大流行的应对进展在过去两年停滞不前,资源不断减少。相应的对艾可宁在海外市场的注册及销售造成较大不利影响。公司和当地经销商将积极与政府卫生部门、临床医生进行沟通,推进艾可宁在当地的注册和商业化推广。
新冠疫情在全球的反复,使得公司研发项目进程受阻。患者入组速度放缓,药品的生产及运输受阻,关键负责人员出行受到较大影响,降低了与监管机构及临床服务机构的沟通效率,导致患者入组速度及项目推进速度延后。公司已采取相关措施,在海外国家新招聘研发人员,以降低全球人员出行受阻对项目研发进度的影响;公司内部设立专项研发小组,通过目标管理的方式激励项目人员达成研发目标,通过各项积极举措,降低疫情对公司研发进度的不利影响。
公司专注抗病毒领域的药物研究开发十余年,是中国抗HIV创新药领域的领军企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由DONGXIE博士领导的创始人团队拥有丰富的抗病毒领域创新药开发经验和专业知识,公司创始人团队平均拥有二十年以上的行业经验,在所辖领域经验丰富且富有远见与抱负,创始人团队一起合作共事十余年,始终保持稳定状态,卓越而稳定的创始人团队是公司高速发展的基石。
公司始终保持对人才的高度重视,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拥有研发人员88人,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人员的研发人员45人,占比51%。药物研发涉及多学科交叉合作,公司研发人员结构科学合理,专业背景涉及医学、药学、化学、生物学等专业领域。从业经历能够覆盖药物分子设计和发现、临床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法规市场药品的注册与获批、生产工艺放大与质量管控等研发核心环节。
此外,公司经过十余年的积累,与传染病治疗领域知名医疗机构以及业内顶尖临床专家开展了广泛、紧密的临床试验合作,得到业内机构和专家的高度认可,为公司研发管线中其他产品的临床试验顺利实施打下良好的基础。
公司已在抗病毒领域深耕十余年,围绕公司核心竞争力,针对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公司研发管线的扩充,重点布局具有技术优势、药物的成药性和安全性高、具有重大临床价值、市场空间广阔且竞争格局良好的新型药物,支撑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
公司前瞻性布局抗新冠病毒小分子药物FB2001,拟治疗全球新冠肺炎住院患者。数据表明,高龄、有基础疾病、未接种疫苗及免疫缺陷的人群,是感染新冠病毒后可能发展为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脆弱群体,或将长期面临较高的住院风险,对治疗新冠肺炎住院的药品存在大量临床需求,截至目前,针对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小分子治疗药物,主要为注射用瑞德西韦(Remdesivir)在部分国家获批上市,全球新冠住院患者的药品需求尚且没满足,且竞争格局更优。
公司已在国内同领域中构建覆盖医疗机构最广泛、深入的营销网络;公司海外业务部,团队领头人具备艾滋病领域海外药品注册上市和商业化推广经验,大部分团队成员均具有在国际知名药企的市场推广经验。
产业化能力已成为生物医药公司重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公司在国内布局三个具备规模化生产能力的产业化基地,分别位于南京江宁、四川金堂和山东齐河,三大生产基地正式投产后的规模效应,将为本公司带来更具竞争力的生产成本,并支持更多临床试验加速推出新药物。截至本报告披露日,南京江宁和四川金堂生产基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两个基地的生产线获得药品生产许可,标志着公司制剂、原料药生产能力的逐步提升,可为公司已上市产品的商业化、抗病毒及多肽类在研产品的关键性临床提供产能支持。
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有害信息举报
涉未成年人违规内容举报算法推荐专项举报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