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关于选聘公司2024年度审计机构、内部控制审计机构并决定其报酬的议案 7、关于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2023年度薪酬执行情况的议案
2023年,医药行业在变革中不断前行。党和国家对生物医药产业格外的重视和支持,为企业注入了更多信心。监管部门持续鼓励新药研发,在推进审评审批不断提速的同时,强调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以患者获益为核心的药物研发理念,引导医药企业差异化创新。与此同时,市场外部环境也在发生深刻变化,行业增长依赖创新驱动,但创新药发展仍面临较多不确定性因素,需要企业不断适应和调整。随着创新转型成果逐步落地,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指标稳步回升,充分彰显经营韧性。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8.20亿元,同比增长7.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3.02亿元,同比增长10.1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1.41亿元,同比增长21.46%。为保证创新产出,公司持续加大创新力度,维持较高的研发投入,报告期内公司累计研发投入61.50亿元,其中费用化研发投入49.54亿元。
一方面,创新成果持续获批,创新药临床价值凸显,驱动收入增长。2023年公司创新药收入达 106.37亿元(含税,不含对外许可收入),虽然面临外部环境变化、产品降价及准入难等因素影响,仍然实现了同比 22.1%的增长。报告期内公司3款1类创新药(阿得贝利单抗、磷酸瑞格列汀、奥特康唑)、4款2类新药(盐酸右美托咪定鼻喷雾剂、醋酸阿比特龙纳米晶、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恒格列净二甲双胍缓释片)获批上市。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在国内获批上市15款1类创新药、4款2类新药,涉及抗肿瘤、镇痛麻醉、代谢性疾病、感染疾病等多个治疗领域。
第一,新获批创新药疗效优异,贡献业绩增量。公司加速推进创新产品落地,报告期内新获批的阿得贝利单抗,明显提高患者总生存期,为中国患者提供了更优治疗方案,多地普惠性惠民保已将其纳入特药报销目录,收入快速增长。
第二,新进入国家医保目录的创新药可及性大幅度的提升,凭借更贴合中国人群的优异临床价值,造福更多患者。报告期内,瑞维鲁胺、达尔西利、恒格列净3款创新药正式执行医保价格,平均价格降幅达65%,满足了更多患者的临床需求,收入贡献进一步扩大。
第三,持续挖掘已上市产品的临床需求潜力。由于适应症的拓展以及上市后研究积累的详实循证医学证据,硫培非格司亭、海曲泊帕等存量创新药临床优势及品牌价值得到进一步凸显,出售的收益持续稳定增长。
另一方面,报告期内仿制药收入略有下滑。随着医疗机构诊疗复苏,处方药需求逐步释放,公司镇痛麻醉等产品以及新上市的仿制药销售同比增长较为显著,但仿制药集采对销售仍然造成某些特定的程度的压力,第二批集采涉及产品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醋酸阿比特龙片因多数省份集采续约未中标及降价等因素影响,报告期内销售额同比减少7.02亿元,2022年11月开始执行的第七批集采涉及产品报告期内销售额同比减少9.11亿元。
报告期内,面对各种不确定的市场因素,公司管理层保持高度的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努力践行“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从始至终坚持“科技为本,为人类创造健康生活”的使命,带领各级干部员工不断加快创新研发,增强学术引领,全心服务患者,以务实的作风和饱满的热情抓紧、抓实、抓细各项工作,直面挑战、攻坚克难,加速公司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1.加强机构改革,促进运营提效。其一,持续优化组织架构,完善中央医学及市场体系,增强医学及市场专业化人才团队力量,进一步减少一线销售人员。其二,构建科学发展部,探索研发销售双向赋能的联合工作机制。其三,公司在试点省区整合销售团队、临床监察、市场医学、临床协调等部门,形成资源合力,加强属地管理,推进品牌建设及市场监管,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确保公司战略落地并高效执行。其四,通过建立健全联合评议、公共决策等机制,强化协同管理,持续提升公司运营效率。
其五,加强对销售团队的行为准则管理,不断巩固合规意识,确保全面合规,推动公司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2.持续强化商业化体系建设,加快创新药销售经营渠道覆盖。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商业化网络覆盖超过2500家三级医院及17000家一、二级医院,除在抗肿瘤、镇痛麻醉、造影等领域拥有成熟布局以外,公司也在积极搭建代谢、自免等慢病领域的商业化力量,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为即将上市的多款创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准备好。此外,为持续提升产品可及性,服务更多患者,公司从战略层面深入布局零售市场,升级现存业务模式,初步建立了一支专业化处方药零售推广团队,已覆盖超过 25万家零售药店,通过与全国领先的医药连锁企业合作共建,帮助药店提升药学及慢病服务能力,为高血压、糖尿病、骨关节炎等慢病患者提供定制化、个性化的健康服务方案,同时成立DTP专职团队整合及拓展DTP药房等渠道,专业赋能肿瘤等新特创新药的院外管理,不断满足患者多元化医疗需求,提升患者服务整体价值。
3.全面落实学术合规推广,打造公司创新药品牌。公司层面由中央医学及市场部引领医学市场策略,加强中央医学、市场团队与区域销售团队的协调配合,开展学术品牌项目活动、收集与传播关键临床数据、管理产品生命周期、建立与领域专家的合规化交流渠道、组织患者公益教育活动,将产品设计中的差异化竞争力转化为差异化品牌优势,助力公司全面、高效、快速推广创新产品。为更好地服务患者,提供更详实的长期生存循证医学证据,公司通过积极推动临床科研项目,积累丰富的临床数据,推动“中国实践”转化为“中国证据”。例如,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非鳞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取得长期随访数据,5年OS率高达31.2%(对比化疗组19.3%),意味着卡瑞利珠单抗使近1/3的患者生存期突破5年,是公司作为中国医药创新代表性企业为延长癌症患者生命作出的又一积极贡献。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更新3年生存数据,中位OS达15.3个月,降低死亡风险达27%,患者的3年OS率达21.1%,超过1/5的患者生存期突破3年,将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生存期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阿得贝利单抗是目前已公布数据中唯一3年OS率超过20%的PD-L1抑制剂,也是首个公布中国ES-SCLC患者三年生存数据的PD-L1抑制剂。
4.积极探索创新治疗方案,向世界展现“中国药”的临床价值。报告期内公司已有119项重要研究成果获得国际认可,相继在Lancet(柳叶刀)、BMJ(英国医学杂志)、Nature Medicine(自然·医学)、JAMA Oncology(美国医学会杂志·肿瘤学)等全球顶级期刊发表,累计影响因子达1393.45分。近年来,公司多项创新成果广受国际学术界认可,全球学术影响力不断的提高,“中国证据”全面迈向国际权威期刊(详见附表1)。其中,阿得贝利单抗单药用于新辅助治疗局部晚期可切除食管鳞癌的Ⅰb期试验、吡咯替尼单药用于一线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研究成果在《自然·医学》发表,两项研究影响因子均达 82.9分;吡咯替尼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多西他赛一线阳性晚期乳腺癌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结果显示患者具有非常明显的PFS获益和可控的安全性,中位PFS达24.3个月,该项研究影响因子达105.7分,是乳腺癌领域中国自主研发药物刊登国际期刊影响因子最高的临床研究;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对比索拉非尼用来医治晚期不可切除肝细胞癌的全球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CARES-310研究)结果显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肝癌具有非常明显的生存获益和可耐受的安全性,中位总生存期(mOS)达到22.1个月,为目前已经公布数据的晚期肝癌一线治疗关键研究中位OS最长的治疗方案,该项研究主论文在线发表于《柳叶刀》,影响因子达168.9分,是肿瘤学领域中国学者主导的国际性Ⅲ期临床研究首次问鼎《柳叶刀》主刊。
1.加快推进早期研发与转化医学建设。在早期立项阶段,转化医学团队从疾病生物学出发,围绕公司战略目标和关注的重点疾病领域,持续进行新靶点收集和评估工作,及时对基础研究、国际会议披露的最新进展及行业内的研究热点展开深度调研,并借助内部丰富的实验平台对有潜力的新靶点、新组合、新平台展开预研验证,以确定其开发潜力,根据内部管线发现探索多个适应症;完善生物信息平台,整合并构建内部多组学数据库,利用 AI建立靶点发现平台,用高质量的内部数据为公司早期开发策略选择提供支持。报告期内公司有多个预研项目表现亮眼,并已转为正式立项项目。
2.持续建设行业领先的新技术平台,加强源头创新,打造优质创新产品。报告期内,公司逐渐完备已建立成熟的化药(含多肽、PROTAC)、单/双抗体药、ADC药物、小核酸、核药等技术平台,初步建成多特异性抗体、双抗ADC平台,积极探索PDC、AOC、DAC、mRNA等新分子模式平台,并尝试开拓结构生物学、AI药物研发等平台。
在新技术平台的支持和研发团队的努力下,公司不断产出具有创新竞争力的产品。公司ADC平台已有11个新型、具有差异化的ADC分子成功获批临床,其中公司自主研发的抗HER2 ADC产品SHR-A1811,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2023年会上首次披露了晚期实体瘤全球多中心Ⅰ期临床研究数据,展现了具有竞争力的数据,SHR-A1811目前已有五项适应症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公司自主研发的KRAS G12D抑制剂采用脂质体包裹制成,是全球首个脂质体KRAS G12D抑制剂,具有靶向给药、利用不一样的渗透性和高渗透长滞留效应来被动地靶向肿瘤组织,可控且持续进行药物释放等优秀药学特性,其Ⅰ期临床研究成功入选2023 ESMO大会优选口头报告,是全球首个披露临床疗效数据的KRAS G12D抑制剂。
3.调整优化组织架构,推进研发提质增效。公司整合内部资源,完善创新研发管理机制,根据创新药物研发的不同阶段成立四个研发管理委员会,进一步规范创新药研发决策流程,明确各自权责,对包括进度变更、风险合规、绩效、跨部门协作、公司战略落实等方面做监督和指导,尤其是针对临床端未被满足的需求与商业端市场价值的评估工作,进一步做好资源优化配置,最大化研发产品线价值,更有效地将研发策略融入公司的整体经营战略之中。报告期内,研发体系完善了创新药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加强项目预算动态管理,减少资源浪费与重复投入,规范立项流程,严格管理项目,实现从数量导向到质量导向的转变。
4.快速推进创新药临床试验,多项创新成果获批上市。报告期内,公司获批上市的产品及适应症如下:1类创新药阿得贝利单抗、磷酸瑞格列汀、奥特康唑;2类新药盐酸右美托咪定鼻喷雾剂、醋酸阿比特龙纳米晶、盐酸伊立替康脂质体、恒格列净二甲双胍缓释片;卡瑞利珠单抗的第9个适应症及阿帕替尼的第3个适应症(二者联合用于一线治疗晚期肝癌);马来酸吡咯替尼片第3个适应症(联合曲妥珠单抗加多西他赛一线阳性复发/转移性乳腺癌);羟乙磺酸达尔西利第2个适应症(联合来曲唑或阿那曲唑一线阴性局部复发或晚期转移性乳腺癌);盐酸右美托咪定鼻喷雾剂第2个适应症(用于2-6周岁儿童全麻手术前的镇静/抗焦虑)。报告期内研发管线项上市申请获NMPA受理,12项临床推进至Ⅲ期,35项临床推进至Ⅱ期,30项临床推进至Ⅰ期。重要产品临床研究情况详见附表3,主要临床研发管线.项目注册申报工作有序推进。报告期内,取得创新药制剂生产批件7个、改良型新药制剂生产批件5个,仿制药制剂生产批件4个;取得4个品种的一致性评价批件;取得创新药临床批件72个、仿制药临床批件4个;5项临床试验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1项临床试验被纳入美国FDA孤儿药资格认定;1项临床试验被纳入美国FDA快速通道资格认定。
6.专利申请和维持工作顺利开展。报告期内,提交国内新申请专利246件、国际PCT新申请79件,获得国内授权99件、国外授权76件。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申请发明专利2389件,PCT专利662件,拥有国内有效授权发明专利545件,欧美日等国外授权专利667件。专利覆盖新药化合物、蛋白分子结构、制备工艺、用途、制剂配方等,为公司产品提供了充分、长生命周期的专利保护。
1.坚持自主研发与开放合作并重,在内生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加强国际合作。公司在全球研发团队整合过程中,一直在优化国际化的顶层设计思路,并充分的利用中国、海外不同国家和地区临床研发团队在审批条件以及疾病流行特点等方面各自的优势,在技术、人才、其他资源等多方面强化互补、深层次地融合。公司以重点项目为突破口,一直在优化国际合作模式,在充分调研、做好风险控制的基础上完善并实时调整在研产品的中长期全球临床研发规划。同时,公司以全球化的视野积极探索与跨国制药企业的交流合作,寻求与全球领先医药企业的合作机会,实现研发成果的快速转化,借助国际领先的合作伙伴覆盖海外市场,加速融入全球药物创新网络,实现产品价值最大化。
报告期内,公司已达成5项对外许可交易,交易总金额超40亿美金(详见附表7)。
2.稳步开展创新药国际临床试验。在国际地理政治学、审评审批政策等不确定性因素仍不明朗的背景下,公司会根据不一样的产品、不同适应症的详细情况进行审慎评估,稳步推进后续研发及申报工作。公司首个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肝癌国际多中心Ⅲ期研究已达到主要研究终点,美国FDA已正式受理卡瑞利珠单抗的BLA,目标审评日期为2024年5月31日,该适应症已于2023年1月在国内获批上市。与此同时,公司多个项目在美国、欧洲、亚太等国家和地区获得临床试验资格,HER2 ADC、Claudin 18.2 ADC、TROP2 ADC、HER3 ADC、CD79b ADC、Nectin-4 ADC等6款ADC以及PVRIG-TIGIT双抗等肿瘤创新产品均已实现国内外同步研发,非肿瘤创新产品中用来医治阿尔茨海默病的抗Aβ单抗SHR-1707在澳洲的临床试验正在顺顺利利地进行。2023年5月,子公司创新药Edralbrutinib片用来医治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适应症获得美国 FDA授予的孤儿药资格认定;2023年 12月,公司HER3 ADC创新药注射用SHR-A2009用来医治经三代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含铂化疗后疾病进展的EGFR突变的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获得美国 FDA授予的快速通道资格认定,均有望加速上述药品临床试验及上市注册的进度。公司未来将通过自研、合作、许可引进等多种模式,拓展海外研发边界,丰富创新产品管线.超百项创新药学术成果亮相国际顶级学术会议,自主创新大步走向国际舞台。
2023年6月召开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中,公司连续13年携重磅研究成果参加,共有8款抗肿瘤创新药的57项研究入选,包括2项口头报告、3项壁报讨论、26项壁报展示和26项线上发表,研究成果涵盖妇科肿瘤、淋巴瘤、乳腺癌、肝胆胰腺肿瘤、消化道肿瘤、肺癌等领域。2023年10月召开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大会中,公司共有13款抗肿瘤创新药的35项研究成果入围,其中2项入选优选口头报告,5项入选简短口头报告,28项接收为壁报,覆盖消化道肿瘤、乳腺癌、宫颈癌、胰腺癌、肺癌、黑色素瘤、肉瘤、胆管癌等十余个领域。此外,还有一批创新项目的研究数据也陆续在美国癌症研究协会(AACR)年会、美国血液学(ASH)年会、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科学年会、欧洲心血管学会(ESC)年会等国际学术会议上公布,这既是国际学术界对公司创新研发实力的认可,也是中国自主创新不断崛起的缩影。
公司始终本着“质量第一,安全至上”的原则,以质量为依托,树立品牌形象,打造环保企业,为健康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1.持续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健全内部质量管理制度。公司持续完善从研发、生产到产品上市全流程管控,以高标准、严要求进行全方位产品质量管控和服务品质管理,不断精进质量管理模式。公司上市产品的所有生产线均已通过GMP认证,建立了拥有一流生产设备、国际标准化的生产车间。报告期内,公司顺利通过国内药品监管部门以及美国FDA等国际官方药品监管部门对各分子公司做的各类官方检查共计42次。
2.不断加强先进质量文化建设,营造人人重视质量的良好文化氛围。公司把GMP意识融入到日常工作中,积极开展各类质量管理(QC)小组活动,同时积极组织公司员工参加各级药监药检机构、行业协会举办的药品GMP指南(第2版)等培训,持续提升专业技能与知识水平。报告期内,公司荣获中国医药质量管理协会颁发的“首批无菌药品质量保障企业”荣誉称号、江苏省医药质量管理协会颁发的“江苏省医药行业优秀质量管理企业”荣誉称号;公司“雏鹰QC小组”、“远志QC小组”被评为江苏省医药行业质量管理(QC)发表交流优秀小组。
3.全员参与,持续提升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水平。坚持统筹发展、源头治理,树牢安全发展理念,强化底线思维、红线意识,按照“标本兼治、从严从实、责任到人”的工作要求,持续推进EHS合规管理。依据安全生产法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强化责任落实,精准治理,持续改善安全绩效。完善安全风险防范化解工作机制,做到重大风险隐患排查见底、防范治理措施落实到位,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加强员工安全教育,报告期内公司组织并且开展化工和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单位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隐患判定标准解读、生态环境普法宣讲、风险辨识与分级管控、特殊作业管控、工伤预防、员工心理健康等多场培训,提升员工生产安全技能及意识,营造良好的安全工作氛围。
4.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定推行清洁生产。公司一直在优化节能机制,探索智慧节能、循环节能、再生节能等新路径,通过空压机自动化技改、供气系统改进、建设能源集中管控平台等多种措施,积极地推进节能降耗、减污降碳,逐步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积极地推进清洁生产,借助密闭化、管道化、连续化等先进工艺,一直在优化设备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从源头上控制有毒有害于人体健康的物质的使用,并加大末端治理力度,强化溶剂循环利用措施,有力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公司积极打造国际一流的研发实验室及生产车间,报告期内公司在上海、苏州、广州、厦门、北京等地的项目建设顺利开展。重点项目最重要的包含:上海创新研发中心项目、苏州盛迪亚抗体车间改造项目、广东恒瑞知识城与生物岛项目、厦门小核酸项目、北京亦庄生物药基地项目。
公司从始至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在创新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的新形势、新要求下,围绕创新和国际化战略一直在优化人力资源策略,助力公司战略落地实施。
1.引智育才,推进人才转型升级。第一,加大引才力度。战略层面,不断充实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团队,拉高人才队伍的“天花板”;执行层面,保证研发团队核心、关键人才与国际接轨,销售、市场医学人才向专业化、年轻化转型。2023年公司共引进600多名核心人才,其中150多名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第二,加快内部人才培养。
积极推进各项人才储备培养计划,如瑞鹰计划、星青年、恒星计划等,通过干部轮岗、干部见习制等机制,系统推进优秀人才的快速培养。
2.增效赋能,打造高绩效团队。第一,重塑中央市场和中央医学团队架构,引领销售创新转型;通过整合、新建产品线等方式改革销售事业部,提升业务一线人员整体战斗力;持续推进临床、生产、供应链等组织架构梳理和优化工作,助力业务提效。
第二,逐渐完备以能力模型为导向的用人机制、以绩效为导向的薪酬激励机制,优胜劣汰,结合低绩效人员改进制度、干部退出机制,不断激发组织活力。
3.凝心聚力,传承恒瑞文化。坚持“以贡献者为本”,通过恒瑞贡献榜、晋升晋级、培训发展等措施不断激励高绩效人员,让回报看得见、摸得着;积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关爱员工身心发展,弘扬和传承恒瑞“创新、务实、专注、奋进”核心价值观,持续提升员工归属感与满意度。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双 艾”组合)治疗高危妊娠滋养细 胞肿瘤研究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双 艾”组合)治疗复发/转移性鼻咽 癌研究
《临床肿瘤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临床肿瘤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达尔西利联合氟维司群治疗既往 内分泌治疗复发或进展的 HR+/HER2-晚期乳腺癌研究
创新机制 ? 卡瑞利珠单抗是公司自主研发并具有知识产权的人源化 PD-1单克隆抗体,能够与 PD-1特异性结合,阻断 PD-1与其配体的相互作
用,使得 T细胞恢复针对肿瘤免疫应答,达到治疗肿瘤的效果。在给药后 PD-1受体快速被卡瑞利珠单抗大量占据,且始终维持高
水平,在给药后第 22天,受体占有率仍超过 95%。同时,卡瑞利珠单抗的半衰期相对较短,可减少免疫过度激活带来的不良反应,
注册进展 ? 2019年获批霍奇金淋巴瘤二线年获批晚期肝癌、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食管鳞癌晚期二线年获批鼻咽癌二线后单药治疗、鼻咽癌一线联合治疗、食管鳞癌晚期一线治疗、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年获得美国 FDA孤儿药资格(晚期肝癌一线月获批联合阿帕替尼用于晚期肝癌一线月联合阿帕替尼用于晚期肝癌一线治疗适应症 BLA获得美国 FDA受理 ? 2023年 12月联合法米替尼治疗既往经含铂化疗失败的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适应症上市申请获 CDE受理 学术成果发表/ ? 卡瑞利珠单抗已有 9项适应症获批上市。自上市以来,卡瑞利珠单抗凭借多项重磅研究的出色数据,受到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
临床数据发布 多个瘤种指南的重磅推荐,并多次荣登国际学术舞台。截至报告期末,20项卡瑞利珠单抗相关临床研究结果在国际重要学术会议中
进行口头报道,创造国产 PD-1产品的国际影响力纪录。卡瑞利珠单抗在国际学术期刊上累计发表论文 275篇(其中前瞻性研究 149
篇,回顾性研究 80篇,药物经济学分析 20篇,基础研究/生物标记物/药理研究 26篇),影响因子累计 2640.184分,充分表明全球
肿瘤学专家对卡瑞利珠单抗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高度认可。其中,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一线治疗晚期肝癌临床研究
(CARES-310研究)被《柳叶刀》主刊(影响因子 168.9)在线发表,是目前全部国产 PD-1产品中具有最高影响因子的临床研究。
? 2023年 2月,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治疗复发或转移鼻咽癌临床研究结果发表于《临床肿瘤学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影响因子 45.3)。研究结果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二线及以上治疗复发或转移鼻咽癌,客观缓解率(ORR)为
65.5%,疾病控制率(DCR)达 86.2%,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 10.4个月,整体安全性良好。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的“双艾”
? 2023年 10月,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法米替尼对比卡瑞利珠单抗单药或研究者选择的化疗治疗既往以铂为基础化疗失败后复发转移性
宫颈癌的随机、开放、对照、多中心的Ⅱ期临床研究在 2023 ESMO年会上以简短口头报告形式报道了主要结果。结果为,主要研 究终点 BICR评估的 ORR为 41.0% vs 24.1%(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法米替尼组 vs 卡瑞利珠单抗单药组),P=0.0181;研究者评估的 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法米替尼组 ORR为 42.9%(95% CI:33.2%-52.9%),卡瑞利珠单抗单药组为 22.2%(95% CI:12.0%-35.6%), 研究者选择的化疗组 ORR为 14.3%(95% CI:4.8%-30.3%)。研究者评估的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法米替尼组中位 PFS为 8.1个月(95% CI:6.2-12.4),卡瑞利珠单抗单药组中位 PFS为 4.1个月(95% CI:2.1-5.1),研究者选择的化疗组中位 PFS为 2.9个月(95% CI: 2.0-6.2)。BICR评估的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法米替尼组中位 PFS为 7.2个月(95% CI:6.1-12.4),卡瑞利珠单抗单药组中位 PFS为 4.0个月(95% CI:2.1-6.14)。安全性方面,卡瑞利珠单抗联合法米替尼组未发现新的安全信号。 ? 2023年 12月,新辅助化疗联合卡瑞利珠单抗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单臂 II期研究(NACI研究)结果发表于国际肿瘤学领域顶级期刊《柳 叶刀·肿瘤学》(The Lancet Oncology,IF:51.1)。研究结果显示,全分析集(FAS)人群中客观缓解率(ORR)为 98%,病理完全缓解(pCR) 率为 38%;活动分析集(AAS)人群中 ORR为 100%,pCR为 39%,整体安全可控。事后分析显示,影像学结果和病理学结果之间具 有潜在相关。探索性分析发现,pCR患者免疫细胞浸润水平更高。作为首个报道的探索新辅助化疗激活局部抗肿瘤免疫后再联合免 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治疗局部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研究,该研究结果有望为 PD-L1表达阳性的局部晚期宫颈癌患者提供治疗新选 择。 ? 2024年 3月,在 2024年欧洲肺癌大会(ELCC)上,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卡铂和培美曲塞对比化疗一线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非 小细胞肺癌(NSCLC)(CameL研究)的长期随访数据更新亮相: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非鳞非小 细胞肺癌的 5年生存(OS)率达 31.2%(化疗组 19.3%),助力更多患者实现长生存;4年和 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均为 16.1%, 显著控制患者的疾病进展,降低疾病进展风险达 45%。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中近 1/3的晚期肺癌患者生存期突破 5年,是公司 作为中国医药创新代表性企业为延长癌症患者生命作出的又一积极贡献。同时,公司在 ELCC大会上还公布了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卡 铂和紫杉醇对比安慰剂联合化疗一线治疗驱动基因阴性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随机、开放、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 (CameL-sq研究)的 4年长期随访结果,最新生存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驱动基因阴性鳞状非小细胞肺癌 4年总生存(OS)率为 33.9%,较化疗组(14.3%)提升了近 20%。这也代表着,CameL-sq研究中卡瑞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中有超 过 1/3的晚期肺鳞癌患者生存期突破 4年,为更多患者带来长生存的希望。 作用类别/适应症 HER2抑制剂/抗肿瘤
创新机制 ? 马来酸吡咯替尼是公司自主研发的 1类新药,属于新一代抗 HER2治疗靶向药,其机制是泛-ErbB受体的、小分子、不可逆酪氨酸
激酶抑制剂(TKI),与 HER1、HER2和 HER4的胞内激酶区 ATP结合位点共价结合,阻止 HER家族同/异源二聚体形成,抑制自
身磷酸化,阻断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具有强效的抗肿瘤作用。
? 与上一代抗 HER2药物如曲妥珠单抗相比,吡咯替尼可直接作用于 HER2通路的酪氨酸激酶区,全面阻断包括曲妥珠单抗无法阻断
的 HER2异源二聚体在内的所有二聚体下游通路,同时口服剂型也为患者带来便利性;与其他小分子抗 HER2药物如拉帕替尼相比, 吡咯替尼靶点更全面,且对靶点造成不可逆抑制,更强效地抑制肿瘤生长;与另一小分子抗 HER2药物奈拉替尼相比,吡咯替尼生 物利用度更高,因此对肿瘤细胞的抑制强度更高,且安全性更好。 注册进展 ? 2018年有条件批准上市;2020年复发或转移性 HER2阳性乳腺癌一线/二线治疗适应症获完全批准 ? 2022年 5月获批早期或局部晚期 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适应症 ? 2023年 4月获批联合曲妥珠单抗加多西他赛一线+复发/转移性乳腺癌适应症 学术成果发表 ? 2023年 3月,《Nature》子刊《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影响因子 39.3)发表了接受吡咯替尼联合卡培他滨治疗 的 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MBC)患者的 3项临床研究的汇总分析结果,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吡咯替尼+卡培他滨相比拉帕替尼+卡培他滨 显著改善 HER2阳性 MBC患者的中位 PFS(22.0个月 vs 6.9个月)和中位 OS(59.9个月 vs 31.2个月),近 5年的 OS获益有效填 补了既往 III期 PHEOBE研究尚未公布 OS数据的空白,并且也为吡咯替尼二线阳性 MBC增添了有力询证。 ? 2023年 7月,吡咯替尼一线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项以患者为中心的Ⅱ期临床试验的研究结果发表于国际顶 级学术期刊《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影响因子 82.9),该研究公布了大型伞式研究(CTONG 1702)的第 7个臂组(HER2-arm) 的结果与同期开展的观察性真实世界研究(CTONG 1705)的部分结果。该研究首次提出了一种对于罕见基因变异患者的全新临床 试验模式,此次文章发表报道了 HER2突变型晚期 NSCLC初治患者接受吡咯替尼及临床常规治疗,在严格入组队列、同情给药队 列和真实世界队列中,客观缓解率(ORR)分别为 35.7%、16.7%和 0%,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分别为 7.3个月、4.7个月和 3.0 个月。 ? 2023年 10月,吡咯替尼或安慰剂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多西他赛作为 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一线治疗研究(PHILA)正式在 线发表于国际顶级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ritish Medical Journal)(影响因子 105.7)。该研究结果为,吡咯替尼联合曲妥 珠单抗和多西他赛一线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具有非常明显的 PFS获益和可控的安全性,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达 24.3 个月,突破两年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作用类别/适应症 PARP抑制剂/抗肿瘤
创新机制 ? 氟唑帕利是公司研发的靶向新药,是作用于聚腺苷酸二磷酸核糖基聚合酶(PARP)靶点的高效抗肿瘤药物,利用 DNA修复途径的
? 作为我国首个获批上市的自主研发 PARP抑制剂,氟唑帕利具有独特的三氟甲基结构,该结构可使药物分子在体内不容易被代谢,
从而保持药效的长期稳定性,组织滞留性更好。从氟唑帕利的药代动力学数据能够正常的看到,其稳态血药浓度的峰值较同类药物更高; 不仅如此,氟唑帕利还拥有同类药物中较高的亲和力。更需要我们来关注的是,氟唑帕利具有更高的体内药物活性,其 Cmax/IC50值为 12.5, 反映了其以更低的药物剂量撬动更好疗效的卓越能力。此外,氟唑帕利稳态血药浓度的个体差异较小,变异系数较同类药物更低, 因此,氟唑帕利的药效稳定程度和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均较同类药物更好。 注册/临床进展 ? 2020年 12月获批既往经过二线及以上化疗的伴有胚系 BRCA突变(gBRCAm)的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 适应症 ? 2021年 6月获批铂敏感的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成人患者在含铂化疗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的维持治 疗适应症 ? 截至 2023年 6月氟唑帕利胶囊联合醋酸阿比特龙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国际多中心Ⅲ期研究,美国、澳大利亚、欧 洲等 12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受试者入组已结束 ? 2023年 8月晚期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患者在一线含铂化疗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的维持治疗适应症上市申 请获 CDE受理 ? 2024年 3月单药或联合阿帕替尼治疗 gBRCA突变的 HER2阴性乳腺癌被 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 学术成果发表 ? 2023年 3月,基于氟唑帕利、吡咯替尼、达尔西利、瑞维鲁胺、白紫、法米替尼及阿帕替尼等公司产品开展的我国首个三阴性乳腺 癌精准治疗“伞型”临床试验 FUTURE研究公布了终点分析结果,入组患者总人群的客观缓解率(ORR)达到 29.8%,疾病控制率 (DCR)达到 48.2%;患者总生存(OS)达到 10.7个月,无进展生存期(PFS)相比于传统化疗也得到近一倍的提升。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着三 阴性乳腺癌患者精准诊疗方案获得更进一步的证据支撑,开创了该领域研究的全新模式。相关研究成果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细胞 研究》(Cell Research)(影响因子 44.1)在线发表。 作用类别/适应症 小分子 TPO-R激动剂/血小板减少症、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创新机制 ? 海曲泊帕乙醇胺是公司自主研发并拥有知识产权的 1类创新药,是一种口服小分子非肽类促血小板生成素受体(TPO-R)激动剂,(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