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们国家的经济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和久坐不动等不良生活方式导致我国高脂血症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不仅是成人,我国儿童和青少年高脂血症的患病率也明显升高;相反,大众对血脂增高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均处于较低水平。那么,高脂血症会给我们人体带来什么危害呢?先来看看我在临床上遇到的两个线小时”于我院急诊就诊,当时诊断“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我们给他做了急诊冠脉造影手术,结果发现心脏主要的一支血管(回旋支)完全堵塞了,考虑小陈只有27岁,我们给他通开血管后,进行了药物球囊扩张,没有放支架,术后回到病房,化验提示他的血脂非常高,查总胆固醇(TC):6.4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51mmol/L、甘油三酯(TG)5.39mmol/L。追问病史,小陈作为一名IT工程师,工作所承受的压力比较大,经常熬夜,还有吸烟的不良嗜好,住院期间,我们处方了他汀+贝特类药物+PCSK9抑制剂强化降脂,对他进行了健康宣教,术后患者恢复非常好,1周后出院。
39岁的夏女士1年前因为“胸痛4小时”于我院急诊就诊,收入抢救室,即刻查心电图提示“急性广泛前壁肌梗死”。当时抢救室叫我会诊,询问病史后,我们得知,她是一名朝九晚五的职业女性,平素月经正常,也没有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没有家族性、遗传性疾病史,平时也注重膳食均衡,没有不良嗜好,而且发病半年前,公司体检发现血脂增高后也在开始规律健身。结合夏女士的病史特点,通常来说,急性心肌梗死的可能性是不大的,但是考虑到急性心肌梗死的严重的危害性,充分告知患者及家属病情后,我还是建议患者行急诊冠脉造影,家属签字同意后送入导管室行急诊冠脉造影,结果显示心脏最主要的一支血管(前降支)完全闭塞,我们给她进行血栓抽吸、恢复血流后收入病房,1周后复查造影提示管腔轻度斑块,未见明显狭窄,最终没有放支架,规范药物医治。同样,她住院期间化验提示血脂也较高,LDL-C3.26mmol/L 脂蛋白a(LPa)445mg/L。
血脂是血浆所含脂类的统称,最重要的包含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甘油三酯就是脂肪,生理情况下,可以为人体储存能量,并进行氧化供能;胆固醇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中,大约1/4分布于脑和组织中,肝、肾、肠等内脏及皮肤、脂肪组织等也含有较多的胆固醇。当血脂高于正常人上限时即表现为高脂血症。根据血脂增高的程度不同,对身体会造成不一样的危害,甚至导致危害生命。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威胁人类健康的最主要非传染性疾病,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 ASCVD 的致病性危险因素,控制危险因素可以减低ASCVD死亡率,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TC水平的降低。上文提到的小陈和夏女士,他们“急性心肌梗死”发病,高脂血症是主要的危险因素,特别是对夏女士而言,高脂血症甚至是她发病的唯一危险因素。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觉得高脂血症并不是很大的事,特别是单纯高脂血症,没有其它基础疾病的患者,由于平时无明显症状,认为高脂血症和ASCVD之间也没有很大的关系,其实这是一个误区,这些人都忽视了高脂血症的危害。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得知许多ASCVD极高危或超高危的患者,比如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等,都合并有高脂血症。所以说,血脂的规范管理并不是一件小事,而是一件影响疾病转归甚至生命危险的大事。
1、总胆固醇(TC)是指血液中各脂蛋白所含胆固醇的总和,TC 水平常随增龄而增高,但到 70 岁后不再上升甚至会降低。长期高胆固醇、高饱和脂肪酸摄入可造成 TC 升高;应用某些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等也会引起TC升高;某些患者TC增高和遗传因素相关,主要是脂蛋白代谢相关酶或受体基因发生突变,如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TC是ASCVD预防、发病估计、疗效观察的参考指标。
2、甘油三酯(TG) 与种族、年龄、性别以及生活小习惯(如饮食、运动等)有关,在个体内及个体间波动较大。进食高脂、高糖和高热饮食或大量饮酒后,外源性TG可明显增高,此时,血浆浑浊呈乳糜样,因此,必须空腹12-16小时后静脉采集TG测定标本。TG也是 ASCVD 的危险因素,LDL-C 达标后,TG仍高的患者,降低TG能更加进一步降低 ASCVD 风险。严重高 TG 的患者,降低 TG也能够大大减少胰腺炎发生风险。
3、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胆固醇不溶于水,血液中胆固醇与载脂蛋白(apo)结合后,以可溶性脂蛋白的形式存在,其中大部分(约3/4)存在于低密度脂蛋白(LDL)中。LDL-C的高低与 ASCVD 发病风险呈正相关,LDL-C 降幅越大、维持的时间越长,ASCVD 风险下降越多。有研究提示 LDL-C每降低1 mmol/L,ASCVD 事件降低 20%~23%。所以,LDL-C是临床血脂管理首要的治疗靶点。为了大大降低ASCVD 风险,根据不同风险等级,个体LDL-C 的目标值不同;低危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升高有助于外周组织清除胆固醇,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HDL与TG呈负相关,也与ASCVD发病风险呈负相关。一般是通过检测HDL-C来反映HDL。严重营养不良、肥胖、吸烟、糖尿病、肝炎、肝硬化等可使HDL-C下降,运动可以使HDL-C轻度升高。低HDL-C是ASCVD的独立危险因素。
5、脂蛋白(a)(Lp(a)) 目前,绝大多数研究支持 Lp(a) 是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外周血管疾病、冠状动脉钙化及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等ASCVD 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Lp(a) 增高还可见于炎症、肾病综合征、糖尿病肾病、妊娠和用生长激素等。正常人群中Lp(a) 水平呈明显偏态分布,通常以 300mg/L 为切点,高于此水平者ASCVD风险增加。
7、载脂蛋白 B(ApoA) 血清ApoB 主要反映LDL水平,与血清LDL-C水平呈明显正相关,两者的临床意义相似。某些情况下,如高TG 血症时,ApoB 含量高而胆固醇含量相对较少,故可出现 LDL-C水平虽然不高,但血清ApoB 水平增高的所谓“高ApoB血症”。因此,ApoB与LDL-C同时测定有利于临床ASCVD风险判断。
5.PCSK9抑制剂:包括依洛尤单抗、阿利西尤单抗及英克司兰等。研究证实PCSK9抑制剂可明显降低平均LDL-C水平达50%~70%,是目前临床血脂治疗的“新贵”,特别是对于ASCVD极高危及超高危患者,在他汀基础上加用PCSK9抑制剂能够达到并维持降脂目标值,逐步降低ASCVD风险。推荐每次1针、每2-4周1次皮下注射,安全性和耐受性好,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注射部位发痒和流感样症状。英克司兰是PCSK9小干扰RNA, 2023年10月在我国上市,研究表明, 其LDL-C降幅与PCSK9单抗相当而作用更持久,注射一剂疗效可维持半年,属超长效PCSK9 抑制剂。其优点是每半年注射1次,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唯一的不良反应是注射部位的不适(也许会出现疼痛、红肿,呈一过性),缺点是价格昂贵。
上文中的小陈和夏女士都因为血脂增高而导致严重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并差点儿危及到生命,好在及时抢救,加上规范血脂管理及后续健康的生活方式调整,术后都恢复良好,后来门诊随访提示血脂都已达标,查心超提示心功能良好,查24小时动图心电图提示未见明显异常。总之,血脂规范管理,看似小事,实则大谋,平素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调整饮食上的习惯,戒烟限酒,规律锻炼,控制体重,规范应用降脂药物,尽早达标,一定能减少甚至避免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享受健康而有质量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