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蛋才多少钱啊,你的血脂要是再控制不好,万一哪天进了医院,就不是一个鸡蛋的钱了,这一个道理你怎么就不明白呢?”
自从之前体检时老妈被查出血脂过高后,王雪对她的饮食就尤为注意,就怕哪天血脂控制不好,持续发展下去恶化成脑梗或者心梗。
正好前些日子王雪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文章列举了鸡蛋的几个缺点,其中让王雪最印象非常深刻的就是“鸡蛋会升高血脂”,自从看完那篇文章后,王雪就不让妈妈吃鸡蛋了,这才发生了开头的一幕。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建议,蛋类摄入应适量,成年人建议每周食用300-350g蛋类,大概就是7个鸡蛋。
另外,《指南》还特别指出“吃鸡蛋不弃蛋黄”,这时因为蛋黄富含钙、磷和维生素D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
与此同时,北京大学的研究团队曾做过一项研究,研究显示每天摄入约1个鸡蛋的人,血液中的有益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更高,特别是载脂蛋白A1的含量更是高出许多,并且体内的有害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更少。
无独有偶,《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也曾建议,健康成年人每周摄入3-6个鸡蛋,可使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对降低。
综上所述,鸡蛋该吃还是要吃。不过必须要格外注意的是,对于患有高胆固醇血症、冠心病和脑血管疾病,以及存在上述疾病高风险的人群,应当严控吃鸡蛋,尤其是蛋黄的量,一般建议每周食用3-4个蛋黄即可。
正常胆固醇值应该是0-5.2mmo/l(0-200mg/dl)范围内,超过这个数值往往意味着胆固醇过高,胆固醇过高所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胆固醇过高会使得胆固醇在血管壁上沉积,并形成斑块,久而久之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另外,这些沉积物也可能慢慢增大,限制或者阻塞血管,导致血管狭窄,进而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
需要注意的是,动脉粥样硬化可能会导致冠状动脉疾病,增加心脏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风险,并诱发心绞痛或者心肌梗塞等严重的心脏问题。
胆固醇水平过高对牙齿以及全身骨骼都会造成损伤,并进一步导致骨质疏松。此外,胆固醇超标可导致牙缝变宽,并为细菌提供入侵机会,导致牙周病。
胆固醇过高看起来似乎和血压没有过大关系,殊不知高胆固醇会损害血管壁,增加对血管的压力,进而增加高血压的风险。
胆固醇可以在胆囊中结晶形成结石,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胆囊结石,胆囊结石可引发胆囊炎,导致腹痛等不适症状。
不少人都喜欢喝汤,尤其是有些地区,更是顿顿不能离开汤。特别是那种炖了好几个小时的,呈现出奶白浓郁的老火汤,人们往往觉得会更加营养。
事实上,汤的营养成都和煲汤时长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因为汤料中的营养不会持续析出。奶白色的汤只是看着营养罢了,而那不过是乳化后的脂肪,嘌呤和胆固醇含量往往很高。并且炖的时间越久,汤的营养可能流失越多,口感变得越差。
常见的动物内脏有猪腰、猪肝、猪肺、猪大肠和牛羊鸡等内脏,这些动物内脏的胆固醇含量都比较高。
就以猪肝和鸡肝为例,每100克猪肝的胆固醇含量大概是1017毫克,每100克鸡肝的胆固醇含量约为476毫克。
和动物内脏一样,动物脑的胆固醇含量也很高,甚至比动物内脏还要高。比如每100克猪脑大概就含有3100毫克胆固醇,每100克的牛脑和羊脑的胆固醇含量也超过了2000毫克,相当于肥肉的23倍,一口猪脑或牛脑吃下去,相当于吃了10斤的肥肉,真的不是夸张!
其实奶制品本身上不属于高胆固醇食物,但奶油、黄油和雪糕等含有乳制品的食物却含有大量胆固醇。
因为这类食物往往富有丰富的饱和脂肪酸,在进入人体后肝脏容易将其制造成大量的胆固醇,所以要尽可能的避免食用这类食物。
很多人觉得,鱼虾蟹贝等海产品热量低还不长肉。事实上,鱿鱼、蛏子和鲍鱼等甲壳类和软体类水产品,胆固醇含量很高。特别是这些水产品的干制品,胆固醇含量更是会升高3-4倍。
就比如每1000克鲜鱿鱼的胆固醇含量大概是233毫克,而每100克鱿鱼干的胆固醇含量直接上升了好几倍来到了871毫克。
首先,建议多吃蘑菇、花生和芥菜等植物性食物,因为这类食物富含植物甾醇,植物甾醇的结构和胆固醇相似,能和胆固醇形成竞争,帮助身体减少同等结构的物质吸收。
另外,可以适当多吃点坚果,因为坚果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和膳食纤维。研究显示,经常食用坚果可改善血脂,特别是在“坏胆固醇”较高的人群中。建议每天吃大豆坚果25-35g,因为坚果本身的脂肪含量就比较高,吃多了可能会适得其反。
最后,要定期测血脂,因为定期测血脂可及时有效地发现体内的指标异常并进行干预。尤其是在身体出现头晕犯困、视力模糊、腿肚抽筋以及眼球周边有灰白环等症状时,就要留意血脂水平了,及时去医院检查。